发布日期:2025-06-23 23:16 点击次数:129
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免疫反应、遗传、环境因素等”。首先,病原微生物是慢性鼻炎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受到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的侵袭时,鼻腔黏膜的抵抗能力减弱,易受感染。这些微生物导致黏膜上皮细胞损伤,增加黏膜通透性和炎症介质释放,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其次,免疫反应在慢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慢性鼻炎患者的鼻腔黏膜常处于一种慢性炎症状态,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在炎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免疫细胞的活化和炎性介质的释放会导致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此外,环境因素也是慢性鼻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中的空气污染、过敏原、尘螨等因素都可引发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加重慢性鼻炎的病情。特别是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的长期暴露可能导致慢性鼻炎的发展和加重。慢性鼻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长期慢性鼻炎易并发鼻窦炎、中耳炎等疾病,甚至引发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结构性变化,严重者可影响听力和嗅觉。另外,慢性鼻炎还可能导致睡眠障碍、抑郁等精神和心理问题,对患者的整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及时诊断、早期治疗慢性鼻炎对于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控制炎症、提高免疫功能、避免过敏原刺激等措施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医疗法被应用于慢性鼻炎的治疗中。本病属中医“鼻窒”范畴,病之关键在于肺脾气虚,邪滞不去。肺气虚,卫表不固,易受风寒之邪侵袭,失于清肃功能,以致邪留鼻窍;脾气虚,运化不健,升清降浊失职,湿浊久滞鼻窍,壅阻脉络,故鼻塞、多涕、头闷胀不适、不闻香臭等症难解;且遇风寒加重,反复迁延不愈。【组成】熟地30g,鹿角胶9g,白芥子6g,肉桂3g,生甘草3g,炮姜炭2g,麻黄2g。 【功用】补血药1味,补阳药1味,温化寒痰药1味,温里祛寒药2味,补气药1味,辛温解表药1味;全方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温里剂(温经散寒)病案举例 患者某,女,41岁,患者清涕如漏10年,加重2年。自春起时作感冒,鼻塞流涕,乃至长年嚏涕交作,竟无宁时。某市级医院确诊“过敏性鼻炎”,于脱敏疗法治疗1年无效。头痛当额,入暮益著,终日涕流不止,绢不释手。恶寒怕风,炎暑不涉空调之室,气交则嚏涕尤加,虽重衣而涕流如故,苦不堪言。舌质淡、苔白、脉细。盖由肺脾肾阳气虚衰、津液不化、凝聚为涕使然。予阳和汤加味,和阳气以散阴凝,固表卫而化涕饮。处方:熟地30g,鹿角胶(烊冲)15g,肉桂(后下)10g,麻黄8g.干姜6g,白芥子10g,炙甘草6g,熟附片10g,北细辛10g,黄芪30g,防风10g,白术15g,茯苓30g。日1剂,水煎2次分服。服上方症状递减,22天后嚏涕不再。继取阳和汤加黄芪30g善后,旬余诸症悉除,随访至今未发。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渊”范畴。清涕,饮也,阴凝而成,当以温药和之。阳和汤本非治饮之剂,然其熟地、鹿角胶补血填精,阴中求阳;肉桂、干姜、麻黄、白芥子、甘草温阳化饮;更加附子、细辛、茯苓、黄芪、白术、防风补肾益气,加强温阳化饮之力而痼疾得愈。 2患者某某,女,42岁,鼻塞流涕2年,受凉则甚,多次至耳鼻喉科就诊,诊为“过敏性鼻炎”,予息斯敏、辛芩颗粒等效不显。刻诊:鼻塞不通,时流清涕,畏寒怯冷,舌淡苔薄,脉沉细。证属寒邪郁遇,肺窍不利。治当温阳散寒,通利鼻窍。阳和汤加减:熟地15g,鹿角胶10g,麻黄2g,肉桂5g,炮姜6g,甘草6g,白芥子10g,白芷10g,防风10g。水煎服,每日1剂。7剂后,鼻塞好转,清涕减少。再服10剂,鼻炎未再发作。本病一般治疗多主张用辛散清凉、通利鼻窍的治则,而阴寒所致鼻塞,常为临证忽视。本例由于体内正气不足,阳虚体弱,寒邪外袭,鼻窍不通,投以温阳散寒之阳和汤,使阴寒散去,阳气自能舒展。 舌淡苔白、遇风寒加重头痛、脉细、脉沉细,阳和汤过敏性鼻炎证,肺脾肾阳气虚、津液不化、寒邪郁遏、肺窍不利,伴畏寒脉沉细,阳和汤治疗效果较好者,可谓之阳和汤鼻炎证。 药量范围 熟地15~30g,鹿角胶1015g,肉桂(后下)5~10g,麻黄2-8g,干姜6g,白芥子10g,炙甘草6g,熟附片10g,北细辛10g,黄芪30g,防风10g,白术15g,茯苓30g,白芷10g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上一篇:重庆渝北龙塔街道: 多形式开展“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